首页 / 教育资讯 / 职校生未来可期!

职校生未来可期!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22-08-23 16:40

6月,又是一年中考、高考季,无数学子站在了人生的分叉路口。要不要读职业学校,成为了一道让部分学生和家长充满纠结,甚至倍感艰难的选择题。纵观全国,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年均输送1000万毕业生,但同时有数据显示,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预计在2025年缺口将近3000万。一边是当下社会舆论对职业院校的各种质疑,一边是高质量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二者之间为何存在如此大的鸿沟?变化中的职业教育究竟遇到了哪些困境?如何想象一个更好的职业教育未来?613日晚22:45,一起来听嘉宾探寻职校破局之道。

 

香饽饽被冷落

 

这届家长为什么不愿送孩子上职校?

 

明明是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呢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的一番话引发热议。曾几何时,职校还是教育体系中的优等生教育,因为包分配的铁饭碗而成为家长眼中的香饽饽90年代末,随着高等教育定轨、扩招,以及中专生包分配成为过去式,职业教育的往昔荣光不再,甚至面临一些刻板印象。

 

伴随着职业教育被冷落而来的,是招生要求杂乱、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等客观存在的问题,这种非良性循环也一定程度上让国内职业教育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在唯学历论时代,对职校生来说,职业教育似乎已经成了难以撕掉的标签,更时常要背负着来自个人、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职校毕业做蓝领就低人一等?

 

为劳动正名,给予职业教育应有的资源和支持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我国中职生数量占高中阶段全体学生的40%以上,高职(专科)院校的数量也高于普通本科院校。作为一名在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均执教过的老师,黄灯更加感叹职校生身上可贵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但00后马晨翔的观察也显示,身边的同学一部分选择通过专升本等来尽力摆脱职校生身份,另一部分则倾向从事外卖员、服务生、网络主播等更自由的职业。

 

如何赋予蓝领工人岗位应有的社会认同和职业声誉?怎样培育出一批有上升空间和光明前景的职校生?嘉宾们认为,扭转社会对于劳动和职校的偏见,并给予职业教育应有的关注和支持势在必行。51日起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中,特别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而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应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扭转观念、摆正地位,职业教育将成为学生更广阔的人生学习试验场。

 

如何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绝不能职校一头热,产教融合是关键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职业教育?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随着上一代农民工的老去以及国家经济转型的加速,职校学生将成为技术劳动的主力军。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目前看到的现象却是,职校毕业生很少从事对口工作,企业又很难招到专业技术人员。熊丙奇认为,面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更应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同时要形成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校招生就业,不再也不应只是低端且廉价的流水线工作,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正逐步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高端产业带动高质量职业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反哺高端产业。以德国双元制为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新职教法中,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我国有了法律保障。但嘉宾同样指出,怎样让产教融合不流于签合约的形式,依然要经历一段实践探索的过程。


留下您的信息,择校老师一对一指导您!

在线报名

相关动态

在线评估
全省学校前十排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