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校心理教师提升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校心理教师提升策略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22-06-02 17:18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任课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关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教师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资源,对心理教师的工作起着直接作用。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对职业院校心理教师心理资本总体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教师工作存在工作超负荷、职业幸福感偏低、心理资本水平低等现实困境。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稳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趋受到重视。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德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做了重点强调,指出要“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实现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关键举措。职业院校心理教师作为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心理教师是顺应时代教育需要而衍生的新型教师群体,主要指的是那些具有心理学与教育学专业背景,并有一定心理干预实操技能,在学校、家庭或其他场合中,能为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及相关群体提供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

 

职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期,其发展方向由升学转向就业。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和急迫的职业选择,职校学生在就业和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各种心理疑惑或困扰。且由于职校学生生源的差异性,与顺利升学的普校学生相比,大部分职校学生存在学业基础弱,缺乏自信心等问题。这给职业学校心理教师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既需要扩大职校心理教师队伍,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一种能推动工作绩效提高的心理状态。心理教师在职业学校里主要承担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文化节筹办等工作,其心理资本的开发状况关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因此,职校心理教师心理资本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家 Seligman 认为,乐观是一种稳定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个体面对积极和消极事件时的一种态度倾向。培养乐观的心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渗透在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点滴中。具有乐观特质的个体面对积极事件时,倾向于内部、稳定、普遍性因素归因,这种归因方式会推及到未来的类似情景的解释,进而带来持久稳定的正向作用。同时,乐观特质的人面对消极事件时,会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具体的因素归因,并继续对未来的保持积极的态度。

 

由于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偏见以及学生生源成绩较差等问题,相较于其他类型学校,职业院校的学生和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这给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相应地工作量也会更加繁重。

 

这就需要职校心理教师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了解职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相信可以通过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改善学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践行积极教育理念,相信学生可教。

 

首先,学校领导要给予心理教师积极关注与支持,引导心理教师从主观上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命感。其次,可从行动上为心理教师创设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感受到支持。

 

由于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会比一般教师接收到更多负能量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专家督导给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心理疏导,更好的消化工作中负性事件,给予心理教师更多的肯定和指导。

 

结语

优职升招生网认为这样才能促进职业院校心理教师乐观的心态养成,传递积极的工作情绪,更有效地推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

留下您的信息,择校老师一对一指导您!

在线报名

相关动态

在线评估
全省学校前十排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