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2024年职业教育新风貌与战略展望

2024年职业教育新风貌与战略展望

来源:优职升招生网 发布日期:2024-12-31 16:52

2024年职业教育新风貌与战略展望

2024年,作为全面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践的关键节点,正稳步踏入“十四五”规划的深化实施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全国教育峰会对职业教育的革新发展寄予厚望,为其指明了更为清晰的前进路径。职业教育界紧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做强职业教育”的嘱托,以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全力推进“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战略布局,不断加深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及与行业企业的匹配度,在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融入、产业升级驱动等方面展现出了愈发显著的价值。

现状与成就亮点

一、职普融合新境界

2024年,职业教育体系在横向融合上取得了稳步进展。基础教育层面,中小学依托劳动教育与技术课程,广泛建设职业启蒙基地,常态化开展职业认知与体验活动。综合高中的兴起,促进了中职与普高课程的互选互认,技能培养特色鲜明,高中阶段职普融合教育得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普通本科院校强化实践教学,将职业体验与生涯规划融入全程学习。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在普通本科高校的布局逐渐完善,成为高等教育职普融合的新动力。

纵向衔接亦稳步推进,构建了全链条、无缝对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多地实施了多样化的中高职、中高本、中本及高本衔接模式。职业本科教育政策深入实施,2024年职业本科院校数量增至55所,进一步拓宽了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

二、产教融合新突破

职业教育战线紧扣“一体两翼”战略,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强化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加速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激发“政、行、企、校”多元主体的积极性,职业教育与经济、行业的结合度显著提升。

2024年,教育部发布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新标准及新增国家级联合体名单,全国范围内已建成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8家,省级联合体超220家。同时,国家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第二批国家级共同体相继成立,成员涵盖企业、高校、职业院校等,行业企业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才供需平台与共享机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各地已成功组建多层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逾千家。

三、办学能力新提升

各院校以“五金”(金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名师队伍、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聚焦办学能力内涵建设,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提升、教材开发与实训实践等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

专业建设方面,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与审批结果,并完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更新,增设50个新专业,涵盖中职、高职专科及职业本科层次,专业总数达1450个,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课程建设上,持续推动重点领域课程改革,深化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本年度评选并公布了1000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引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资源支撑。

教师发展方面,各省举办教学能力大赛,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持续进校验收,深入推进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教师节期间,隆重举行教师表彰活动,弘扬教育家精神。

教材建设上,筹划第二批国家规划教材遴选,稳步提高教材质量,扩大国家级教材体量。积极推动AI赋能新形态教材,打造经典与优秀教材,助力提升育人水平。

实训实践方面,各地围绕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现实践教学、真实生产、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的多元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完善共享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机制,推动师资互通共用,助力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练就真才实学。

四、数字化转型新效能

2024年,职业教育数字化向更深层次迈进,从“3C”(联结、内容、合作)理念跃升至“3I”(集成、智能、国际)理念,突出应用服务导向,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数字化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赛道与引擎。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持续优化升级,针对教学、学习、实训、研究等场景,推出“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等专栏,汇聚丰富教学与实训资源,支持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上线更新,覆盖全专业大类及公共基础课。同时,国际版平台上线,提供中英文双语在线学习与文化交流服务。目前,平台已汇聚超900万条多模态数字资源,成为全球最大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资源,推动优质资源集成共享,创新推出“职教问答”AI客服等应用,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与统一账号运行。平台覆盖全国31省份,连接1.3万所职业院校,服务师生与社会学习者超3500万人,访问量突破300亿次。

五、国际交流合作新活力

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成果斐然,“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境外办学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主导建立“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国际合作机制。教育输出方式从“借船”“随船”转向“带船”“携手”,中国教育以更开放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来华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专业技能成为新风尚。

2024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吸引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外宾参与,发布《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上海共识》,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描绘蓝图。通过构建“会、盟、奖、赛、展、刊”六大国际公共产品,共享中国职教标准与方案,显著增强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话语权与主导权,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六、职教满意度新高点

优职升学网织的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教师、校长及用人单位满意度均有所提升。与2019年相比,各项指标得分显著提高,显示职业教育满意度持续增长。学生对教育质量、环境、公平性及个人收获感知大幅提升,校企合作企业对产教融合效果高度认可。中职、高职校长对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及个人价值实现普遍满意。

挑战与对策

一、深化职普融合待加强

职普双向流动的理想状态尚待实现。部分地区普高学生可转入中职,但中职学生反向流动受阻,需进一步发力,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要求。

二、职业本科教育需规范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体系龙头,引领带动其他层次发展。但因其起步较晚,专业教学依据、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尚不完善,国家规划教材有限,需加快开发相关标准与指导性意见。

三、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待优化

尽管政策持续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力度,但多元主体合作多停留于文件与活动层面,实效有待加强。需明确责任、权力与利益界限,加强制度性约束与行动规则,推进政策落实与执行。

四、数字化系统性作用待发挥

职业教育数字化虽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需加强系统谋划与整体推动,避免重建设轻应用。提升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优化资源制作,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需坚守教育立场与本质,贯彻德技并修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的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二、优化融通机制,打通堵点卡点

针对职普融通障碍,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学分制度与考试方法,建设融通机制,保持职业教育特色,优化横向融通与纵向贯通通道,打造面向人人、社会、终身的学习场所。

三、强化工学结合,激发办学活力

职业教育需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突破产教融合瓶颈,强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走多元主体办学之路。政府需强化统筹主导作用,建立产教融合制度体系,明确责权利界限,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四、构建标准体系,提升办学质量

加快构建专业、课程、教师、教材、基地标准体系,形成更新完善机制,以标准引领“五金”建设,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办学质量。

五、融合产教数字资源,满足发展需求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数据字典,汇聚数据,建立可信可用的数据仓库。利用大数据优化教育管理、服务流程,提升治理水平。实施数字化项目,汇聚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虚拟教学空间,助力教学创新与变革。利用数字技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布局国际化战略,推进交流合作

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需长期努力。当前正值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发展期,需立足全球视角,整体规划布局,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及任务。有组织地推动职业院校境外办学,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满足企业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所需高技能人才。


留下您的信息,择校老师一对一指导您!

在线报名

相关动态

在线评估
全省学校前十排名表